在我们公司有一个说法叫“财年”,通俗地说就是一个结算年。在中国,大家都以1-12月自然月为一个结算周期。我们中国公司在会计方面,也是遵守国家的相关要求,与大家相同。同时,我们出于自己的经营管理考虑,在内部以4月至次年3月为一个结算周期,也就是我们称为的“财年”。
有新同事入职公司时,大都对此表示好奇,为什么公司不和中国会计要求统一?为什么要将4月至次年3月确定财年周期?为什么不是2月至次年3月呢?今天写下这篇文章来说明这个决策背后的考虑,当再有新同事问起时,可以直接推荐看看这篇文章。
我们采用财年管理至今已有10年了,最初提出这个想法要追溯到2013年。当年,因为我们的日本市场份额最高,也是公司最重点开发的市场。我们发现一些客户需要提供现地化服务,比如能在当地及时沟通新产品技术或品质要求,又或是产品物流、通关、质量有什么问题时可以及时沟通解决,又或是能用日元直接结算等等。我在去日本考察后,2013年12月在当地朋友的帮助下成立了日本公司。当时,税务师说提问我一个问题:结算周期应该如何决定?我当时还觉得奇怪,难道不是1-12月吗?税务师解释说,在日本各企业可以自己决定结算周期。我一时也想不好应该如何确定公司的结算周期,就问税务师日本企业多数是什么月份。得到的回复是,日本政府和大部分企业是以4月至次年3月作为结算月份。我想,那就追随大部份吧。于是,就这么决定下日本公司的结算周期。
后来,公司年初要制定各项目标。中国公司和日本公司结算月份不同,我们发现经营数据不好统一处理,给经营决策带来了不少困难。经过慎重考虑后,我决定在内部数据统计和分析,全部统一和日本公司一样(当然中国公司财务按国家要求递交)。这个决策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好处:
1,在与日本大部份客户沟通新年目标时更容易得到准确信息。
因为日本客户也需要在财年结束时进行经营总结,也需要在新财年开始时公布业绩等目标。当我们在制定自己的业绩目标时,除了参考实际交易数字,也必须要和客户沟通他们的计划,这样的话,目标制定就会更加合理。如果我们在12月时去问日本客户,因为客户此时并不做总结,更不做来年计划,我们基本上很难得到客户的情报。如此制定出来的目标,基本上靠经验和估算,我认为就不是一个好目标。
2,充分利用11月和1月的旺季冲刺业绩。
我们主要是做外贸,70%出口日本,20%出口欧美等国家。国外12月有圣诞节,1月有新年。这2个节日靠在一起,日本最少休息1周时间,有些人调休一起2周的也不少。欧美国家更是如此,休假2-3周甚至1月是常见的事。正因为这样的市场特点,11月和1月成了我们公司的传统旺季。我们需要在11月开始为客户放假备货,而到了1月我们又要为中国农历年放假备货。与中国供应商的打交道多和国外客户,都知道这样的订货规律。而如果我们的结算月份是1-12月,那么12月就是忙于经营总结和新年度计划,管理人员每天大会小会的,那还有精力去管理产品交期?所以,在这样的业绩冲刺月份,我们要全心全力地完成客户的订货交付,不仅让客户过个好年,也得让自己有本钱过个好年。
3,农历年后大家的工作状态最好。
中国农历新年是所有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,俗话说:有钱没钱,回家过年。假期大都在1月或是2月,正是国外客户的定货交付结束的时候。大家回家过年,有心者会有假期间隙反思今年的得失,也会思考来年的计划,这部分人工作状态恢复最快。但是大部分人是要等到新年上班后1个月左右才真正进入好的工作状态。因为回老家过年,见了家人和朋友自然聊了很多。相互比较多了,也是想法最多的时候。约着重新找工作,或是做什么别的项目的也大有人在。但是到了3月,基本上都稳定了,确定要留下来的,也会更加用心思考公司的事情了。利用这个时间,大家做总结和新年计划,相对时间方面就更加宽裕很多。特别对于管理人员来说,有比较多的时间来思考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他们的进言进策,对于公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以上就是我们公司为什么将4月至次年3月确定为经营财年的背景和思考。正所谓,企业经营方法没有对错,只有适不适合。任何一项决策,只要对企业发展有益,那就是好的决定。如果无益或是暂时有益,那就需要与时俱进,及时调整和改进,这是企业经营者的责任。